国脚不满薪资低,警告降薪无人踢球

2025-06-21 04:21:00

近日,前国脚徐亮意外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在某直播平台上,他情绪激动地展示自己满腿的训练伤疤,声音嘶哑地呼喊:“再降薪谁还踢球?”他的言辞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甚至登上了热搜榜。

徐亮在直播中泪眼婆娑地倾诉自己的苦衷。他表示,目前球员的顶薪只有区区500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远不及日韩的标准——日本球员顶薪高达1750万,韩国球员也至少能拿740万。他掀开裤腿,露出身上因训练而留下的伤疤,以此表达自己的付出:“这些伤痛都是用生命换来的,再降薪谁还有动力踢球?这吃的可是青春饭啊!”

然而,徐亮的这一番话并未换来多少同情,反而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驳。有人翻出了他两年前因“诈伤逃避国家队征召”的旧账,有人则提到了中国足球队输给越南的惨痛经历。更有网友贴出中甲球员月薪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的新闻,质疑道:“你们顶薪500万还叫穷?那些基层教练的月薪刚够点外卖呢?”

中国球员的薪资问题确实如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2019年时顶薪还能达到1000万,但到了2021年却骤减至500万。而在最近的国足输给越南后,足协再次削减薪资,税前薪资上限为300万。虽然数字听起来不算少,但与日韩的对比却显得格外扎心。日本和韩国球员的高薪背后是他们国家队的优异表现和联赛的良性发展。

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当徐亮在直播间卖惨时,网络上却出现了叙利亚球员在战火中赤脚训练的照片。网友们纷纷调侃:“人家月薪折合人民币才2000块,照样能把你国足按在地上摩擦,你们还好意思喊穷吗?”

在球员们看来,500万的薪资是对他们“青春损失”的补偿。徐亮认为足球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职业,伤病风险高、职业生涯短,因此高薪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公众看到的却是国足近十年对阵日韩无一胜绩的尴尬局面、输给越南等“鱼腩”的耻辱记录以及球员们在球场上的拙劣表现。

曾经有媒体拍到国足训练的画面,部分球员腹肌消失、腰围粗壮得堪比水桶。有球迷尖锐地指出:“足协为海参赞助商站台时卖力得很,但球场上的跑动距离却在亚洲垫底——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降薪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降薪是否能够带来进步。日本J联赛的顶薪制度与国家队的表现是挂钩的——球员表现越好,俱乐部的工资上限就越高。这种机制推动了俱乐部培养国脚,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中国足球却恰恰相反,降薪反而成了“摆烂”的借口。某中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曾吐槽:“二十万就能留队,谁还拼命?反正踢得再差,下家也能给高薪。”这种潜规则使得降薪政策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帮凶。

这些国脚们的哭穷行为本质上是在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害怕的不是降薪而是降薪后无法继续享受“高薪低能”的特权。但当叙利亚球员在废墟中练球、越南球员月薪虽低却能战胜我们时中国足球还有何资格谈“高薪”?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